本文仅1300字,可快速阅读,水平有限,还请谅解。
最近华为、阿里等公司缩招的事情在网上传的沸沸扬扬,各大公司校招人
数减少也不是这一两天的新闻了,同时各种媒体开始发布互联网寒冬将至的文章。那么互联网的寒冬真的来了吗?想在这简单聊聊这个事情。
移动互联网的红利结束
移动互联网应该是在2007年左右的开始,也就是iphone一代发布的那一年;真正爆发的时间大概是在10-11年的时候,iphone4震惊世界,小米1的1999让米粉们沸腾,而微信才刚刚起步;从2011年开始移动互联网进入了红利时期,到2015年末的时候基本结束,在这段时间里,AT逐渐确立了自己霸主地位,腾讯依靠微信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船票,而阿里的All in 无线也开花结果,百度却在这个时间里掉队了。那个开发一个app就能拉来一堆用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目前新开发一个app的成本很高同时获客成本也极高,之前有了解到某些产品的获客成本超过三位数,这无疑是难以接受的,因为你可能很难从客户那赚回那么多钱。
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
王兴在2016年的时候提出了“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的说法,那时候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已经结束,风口的猪也从天上掉下来了。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从2016年开始已经接近平稳,微信的用户的增速也开始放缓了,这个时候靠一个app打天下的日子已经很难了。虽然o2o、共享经济、AR、VR和人工智能接踵而至,各种元年层出不穷,却再也回不到当年那个快速增长的时代了。互联网+也好、新零售也罢,不过是公司增长接近平稳的其他选择。那么什么时候才会再次出现移动互联网这样的红利时期?,人工智能是目前的答案,那么这个答案是否是正确,我也不清楚,毕竟境界有限,看不见未来的样子。
回归商业本质
互联网也好、移动互联网也好,虽然它改变了人民的生活娱乐方式,是一种革命性的技术,但是却不能改变商业的本质。商业的本质是什么?赚钱。也许个人的理解比较狭隘,但如果公司不赚钱,那么他将难以保持增长,也无法提供给用户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结局无疑是死。你可以说京东没有盈利、亚马逊一直在亏损来证明我是错误的,但是他们也属于一种商业模式,拿现在的亏损换取未来更大的利益,虽然个人并不认为这个是一种健康的商业模式。
寒冬真的来了吗?
网上的文章大多都是标题党,吸引大家眼球的标题当然是他们最想要的。就我个人认为不存在所谓的互联网寒冬的说法,它仅仅是进入了一个进入了一个平稳增加的时期而已。用户红利结束,公司开始进入各个领域深耕细作,做好产品和服务,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赚取合理的报酬,这其实也是一个好的现象,也回归了商业的本质。
如何在寒冬生存?
虽然个人认为寒冬并不存在,但是互联网这个行业的竞争无疑变得更加激烈了,之前的求职岗位大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很多人能够进入大厂,拿到很高的薪水。而现在有些职位开始进入到供需平衡甚至供大于求,这个就到拼个人实力的时候了(当然拼爹也是一种选择,手动滑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我经常思考的两句话,它不仅仅反映在自然界,也反映在人类的生活上。你想进入大厂,想拿更高的薪水,想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高富帅),那就必须提升自己实力,这是别人无法帮助你的。铁饭碗的时代早已结束,现在想在这个不断变化时代好好生存下去,那么保持学习,拥抱变化一定不是错误的选择。
end…
转载自原文链接, 如需删除请联系管理员。
原文链接:互联网寒冬已来?,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