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分享 » 丧尸,只要摧毁头部便会永久停止行动

丧尸,只要摧毁头部便会永久停止行动

 

丧尸定义

丧尸(英语:Zombie)也有活尸、行尸、活死人等别称,是传说中形如死人而能够活动的怪物。源于非洲海地的巫毒教信仰,祭祀下毒将尸体复活,以便驱使从事劳役活动;

在现代的许多游戏和文艺作品中也时有出现。丧尸如同吸血鬼,归类于不死生物。台湾流行文化中常使用僵尸作为“Zombie”的汉语名称,但在香港和大陆一般译作丧尸。

丧尸的特征

最初的丧尸形象为:

  • 不具有意志、但能够活动的死人
  • 动作迟缓
  • 由海地巫毒教的巫师施法形成,并听命于巫师,作为奴隶永远替主人工作

东西方传说对丧尸、僵尸的描述在细节上有许多不同点,但它们还是有一些共同特性,如:

  • 喜食人肉
  • 除少数例外,通常只剩下兽性本能
  • 具有传染性,被丧尸攻击者亦可能变成丧尸

随着丧尸在现代文学与影视娱乐作品中屡次登场,其形象日益丰富,被赋予了许多新的特性,如:

  • 是由病毒或化学毒物引起的人体异变所形成
  • 智力低下、行动迟缓
  • 少数丧尸身体结构出现特化,行动异常敏捷、力量巨大或有各种特殊能力
  • 对于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攻击性,但不会攻击同类
  • 身体只要摧毁头部便会永久停止行动,但除此之外的部分不论怎么攻击都无法令其停止,四肢和驱干就算已千疮百孔依然继续行动
  • 可能没有触觉跟视觉,但对物体震动(如声音)可能会有反应。另外有些可能会被生物的味道或气息吸引。

现今部分作品强调僵尸的攻击性及传染性以描绘浩劫题材,有别于早期的丧尸传说,外表多被描述为具有严重外伤、腐肉、衣物破损,脸部僵直且全身有带有血渍等。

巫毒教中的丧尸

根据海地巫毒教信仰,“Houngan”或“Mambo”可以复活死者,复活之后的死者没有自主意识并被举行复活仪式的人操纵,经此法复活的死者就叫丧尸。但这并非真的死者复活。例如在海地有许多丧尸传说,其实是源于当地巫师用药物迷昏被害人后,用迷幻药及催眠等手段控制被害人的行动。 据描述,巫师会在受害者的食物或经常接触的物品上下毒,令受害者出现“假死”的现象。他们会在丧礼过后把受害者的“尸体”挖出来,再在其头部插上一枝木条,破坏其记忆系统。受害者于是失去记忆,对他们的新主人唯命是从。这些丧尸通常在农地被用作工人。

近代虚构作品中的丧尸

丧尸在各式各样的恐怖、科幻或奇幻类文学、电影、电玩、漫画中屡次登场。在这些作品中,丧尸具有不断传染,同化人类的能力。由病毒或化学毒物等为媒介,通常借由抓伤、咬伤或寄生虫在人甚至动物间传染,受害者通常会濒死并转化成丧尸。在一些作品中,转化的现象是死后才出现;而在另一些作品中,细胞完全死亡的生物不能变成丧尸。在《恶灵古堡》中,植物也可以受感染病毒而成为丧尸。

当代作品对丧尸的设定始见于科幻小说《最后一个人》中的“吸血鬼”。书中的“真吸血鬼”并不像西方传说中的吸血鬼,书中的“疑似吸血鬼”反而和西方传说中典型的“吸血鬼真祖”相似。 确认近代丧尸形象并有深远影响的是恐怖电影《活死人之夜》,这部作品中的丧尸行动迟缓、智力低下、成群出现并攻击活人,被它们咬伤的人也会变成丧尸。后来许多恐怖作品沿袭了这样的设定。

对于影视作品来说,丧尸形象来自没有复杂的历史背景或森严的社会等级的非洲文化,不需要吸血鬼真祖、吸血鬼贵族等复杂的设定,更接近活死人的本来面目。

在电子游戏中出现丧尸、吸血鬼等不死生物一般是为了营造恐怖气氛。尤其是日本的恐怖题材电子游戏常出现人类与丧尸对抗的剧情,欧美地区的动作射击游戏有时也出现丧尸角色。以丧尸、外星生物等虚构生物作为敌方角色可以避免出现武力伤害人类的暴力场面。电子游戏中的丧尸通常被设定为由病毒引起,源头来自企图利用丧尸或病毒作为生物武器的集团或机构,最终造成人类浩劫。

转载自原文链接, 如需删除请联系管理员。

原文链接:丧尸,只要摧毁头部便会永久停止行动,转载请注明来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