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分享 » 要是我们得不到我们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 “身外物,不奢恋。

要是我们得不到我们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 “身外物,不奢恋。

 

生活当中,你是不是也常常自己平白无故地设想了很多问题,从而让自己变得忧心忡忡,不快乐,甚至于焦头烂额、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了。其实,人的大脑是一个处理器,有很多资料需要阅读处理,如果你老想一件事,它的记忆就会越深刻、越强化。如果放不下,得不到,还坚持期求。那样只会让你的心情越来越焦虑,很难快乐起来,进而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因此,我们要学会克服负面情绪,放下心灵包袱。

当学习、工作、恋爱、生活中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或想不开的事情,这种时候不免提醒自己,静下来、缓一缓、换一种心态,内心里提醒自己少想一些,调整心态,换个角度想想问题。

人生不如意常十之八九,要让自己快乐,就必须给自己减压,而减压的最好方式就是学会忘记,学会放下。

虽然说人生需要我们拿得起,但有时候放下更重要。别想太多,你会发现每件事都有自己的结局;别想太多,你会发现生活越来越简单而富足。要知道,生活中,99%的忧虑烦恼,其实都是自己想出来的。放下,也许就好了。

01放下执著,即是解脱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你不能太多,想太多如果放不下,只是你自己的修行不够。佛经里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是说小和尚追随老和尚一起去化缘,小和尚毕恭毕敬,什么事都看着师父。途中,师徒二人路过一条河,河边有一个女子要过河,于是老和尚背起女子过了河,女子道谢后离开了。这让小和尚百思不得其解,一路上他心里一直想着:“师父怎么可以背那个女子过河呢?”但他又不敢问,这样一路走了20里,他才憋不住问师父:“我们是出家人,不近女色,你怎么能背那女子过河呢?”师父淡淡地说:“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可你却背了她20里还没放下。”大和尚的话充满禅意,但也是人生的道理。人的一生会历经许许多多的坎坷,如果把走过去看过去的一切都牢记心上,就会给自己增加很多额外的负担。随着阅历的增加,经历越丰富,压力也就越大,还不如一路走来一路忘记,永远保持轻装上阵。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时光不可能倒流,除了记取那些能让我们成长的经验教训以外,其余大可不必耿耿于怀。佛说:“忧生于执著,患生于执著。”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人活着之所以很累很累,就是因为总被种种外在的事项所迷惑,总忘不了过去,难以释怀,以至于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连步子都迈不开了。如果,放下执著,人生就是解脱。

02放下欲望,知足常乐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欲望,没有欲望的人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地活着。可是,欲望是无止境的,尤其是现代社会物欲横流,更具诱惑力,如果管不住自己的欲望,任它随心所欲,就必然会给自己或别人带来痛苦和不幸。托尔斯泰曾说过:“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物质上永不知足是一种病态,其病因多是权力、地位、金钱之类引发的。法国杰出的启蒙哲学家卢梭很早就指出:“十岁时被点心、二十岁被恋人、三十岁被快乐、四十岁被野心、五十岁被贪婪所俘虏。人到什么时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呢?”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独自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做衣服。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换洗衣服的时候,还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乞讨一块布。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便送给了他一块布。回到山中之后,这位修道者又发觉,在他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的衣服。他不愿杀生,但是他又没有办法将老鼠赶走,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可是,他又想“猫要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跟我一样只吃一些水果与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只乳牛,这样那只猫就可以靠牛奶维生。这样过了不久,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只乳牛,于是他又找到了一个单身汉,让他帮自己照顾乳牛。一段时间之后,那个单身汉跟修道者抱怨说:“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这个故事就这样继续演变下去,结果,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去了。一个人如果物欲太盛,那么他的心就永远难以平静,也就谈不上修身养性了。事实上,我们所拥有的,并不是太少,而是欲望太多;欲望太多的结果,就使自己不满足、不知足,甚至憎恨别人所拥有的,或嫉妒别人比我们更多,以致心里产生忧愁、愤怒和不平衡;欲望太多,就会导致心理贫穷!因此,放下过多的欲望吧,将想要的东西减少再减少,从而让真实的欲求浮现。这样,你才会发现,真实的、平淡的生活才是最快乐的。

03你的烦恼,99%都是臆想出来的

心理学家为了研究“烦恼”问题,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实验者在一个周日的晚上,把自己未来7天内所有忧虑的“烦恼”都写下来,然后投入一个指定的“烦恼箱”里。三周之后,心理学家打开了这个“烦恼箱”,让所有实验者逐一核对自己写下的每项“烦恼”。 结果发现其中9成的“烦恼”并未真正发生。

然后心理学家要求实验者将记录了自己真正“烦恼”的字条重新投入了“烦恼箱”。又过了三周,心理学家又打开了这个“烦恼箱”,让所有实验者再一次逐一核对自己写下的每项“烦恼”。结果发现绝大多数曾经的“烦恼”已经不再是“烦恼”了。实验者切身地感到,烦恼这东西原来是预想的很多,出现的很少。心理学家因而得出了这样的统计数据和结论:一般的人所忧虑的“烦恼”,40%是属于过去的,有50%是属于未来的,只有10%是属于现在的。其中92%的“烦恼”未发生过,剩下的8%则多是可以轻易应付的。因此,烦恼多是自己找来的,这就是所谓的“烦恼不寻人,人自寻烦恼”。烦恼就像一根打了结的绳子,一头牵着自己,一头牵着他人。我们越是和烦恼过不去,这个结就会越牵越紧,烦恼就会越来越多。为了这些烦恼而消耗我们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根本不值得,我们一定要放下无味的臆想,去多做有意义让自己充满能量的事情来排除忧虑。

04写在最后

卡耐基曾说:“要是我们得不到我们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 “身外物,不奢恋。”放下,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来的豁达襟怀。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会活得轻松,过得自在,遇事想得开,放得下。

转载自原文链接, 如需删除请联系管理员。

原文链接:要是我们得不到我们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 “身外物,不奢恋。,转载请注明来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