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真的不错,感觉作者的思路十分清晰,你想驳倒他都难,每一个步骤都有严格的推理论证,读起来真的很爽快!书还没有读完,以前翻过一遍,但是不详细,现在准备细读一遍,这就不能在地铁上了,而是要找至少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并且旁边一定不能有猫,一定要有纸和笔,或者不能上网没有磁盘电影图片歌曲的电脑也行...
1.汤恩比使用阴阳的观点阐述问题,倒是比传统的道教阐述的更让人信服,道教只是从现象和形而上的意义上提出阴阳的概念,而老汤则是举出了大量的实际的,神话的例子来说明问题,然后他总是能归纳出一个所谓的模式(建筑有模式,软件设计有模式,如今历史也有了模式,可是此模式和工程学上模式根本不同),起初,我觉得他用神话来证明历史有点不妥,后来才发现,他并没有直接用神话和宗教来证明历史,而是来反映人的思维,毕竟人们总是将时代气息记录在诗歌,音乐或者绘画中,也仅仅这些可以表达一些难以名状的东西,既然难以名状,用科学或者逻辑的方式就行不通了,你无法要求一个新石器时代的人告诉你他制作弓箭的原理,但是他就是能做出来,也许他的父亲仅仅教会了他制作步骤而已,然而毫无逻辑概念的他却能把弓箭做的很精致,人们在诗歌或者神话中寄托一种依靠来弥补逻辑的缺失,正如你可以从一个人的日记中看到一个人的心理一样,他写“我的一个朋友近日十分烦恼...”的那位朋友其实很多时候就是他自己...
2.熵--按照老汤的挑战-应战的模型,社会的进步体现在外部挑战的比例逐步减少,内部挑战的比例逐步增加。这就是历史熵的原理,历史发展的极端就是没有外部挑战了,所有的文明都归于一体,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人类文明起源之初各个文明一定很分散,这就是说,我们并不是起源于一处的,那么斯塔夫里阿若斯的《全球通史》中的纺锤模型就将不再成立。我觉得老汤在论述游牧民族起源的时候特别精彩,推广一下,我觉得可以应用于人类文明的起源,起初环境很好,动物们生活得都很愉快,可是环境恶化了,水量少了,引起了动物的减少,于是可能凑巧一种猴子因为动作迅速而幸存了下来,然而吃的东西不像以往那么多了,它们必须思考,于是它们基因开始量变,终于引发了质变,这是可以用他们来指代原来的它们了,环境进一步恶化,水量进一步减少,有时可能局部会好转一些,于是人们不得不靠自己来得到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猎这种靠自然界得到食物,这就是农业的产生,很多人认为畜牧业在种植业开始之前就开始发展了,种植业的发展之初可能仅仅为饲养的食草动物们提供食物,这种观点我觉得是对的,因为动物要比植物更容易驯化,毕竟动物要比植物更“认识”我们。如果这是对的,那么水量再进一步减少就会产生游牧民族,因为本来植物就难以驯化,这回连水都很缺少,只要带着动物们在大草原上追逐水草了,这反过来也说明了,植物很重要,但是不是对人,而是对人们饲养的动物,牧民们找植物不是为了自己吃,而是为了给自己饲养的动物们吃,这就说明饲养动物可能真的在种植植物之前开始。那么为何后来大部分的文明都开始种植植物了呢?那是因为植物在动物被驯化之后也被驯化了,人们发现虽然植物难以驯化,但是任何事情的难度仅仅在过程中,等做成了之后,人们很自然会把困难忘记,人们意外发现植物在环境的挑战下比动物更具备作为应战武器的优势,因为如果饲养动物的话,动物本身要依靠植物,而植物要依靠土地,如果种植植物,那么就会少一环,人们就不必赶着牛羊在草原飘摇了,这就逐步形成了种植业,对环境恶化的挑战先后形成了牧民和农民两种人,农民开始定居,建立了各个文明...
我们可能真的不是从一处来的,可是难以想象的是,远古时期,没有国家和管控的概念,人们在还被称为它们的时候就要比我们现在走的更远,大家在欧亚大陆上随便玩没人管,甚至都跑到美洲和澳洲了...因此人类可能本身就是旅行在全球所有地方的猴子们最后慢慢同时形成的,旅行期间它们不断交流,在北欧的它们有些跑到了中国,有些印度的它们跑到了非洲,应战了一次次的挑战,某个地方的它们造了第一把石器,成了他们,紧接着其它地方的它们也成了他们,人类就是这么产生的...起初,文明是分离的,每个社会要受到环境和别的社会的挑战,慢慢的,环境和别的社会都被征服,挑战逐步变成了内部的挑战,文明的广度其实在收缩,收缩的过程中密度不断增大,它其实一直在反抗使它分崩离析的量,于是文明只能在应战完毕后的下一个挑战中依然获胜,这样这个大球才能不断收缩。事实上这种熵是负熵!文明的特性就是应战次数越多,各个因素排列组合的结果就越多,最后胜利的可能性就越大,最终的胜利就是归于虚无。
3.环境恶化并不全是人类的错,如果现在来一次冰河时期,我想很多学者肯定该谴责人类了,而如果这样是对的,那么几万年前的冰河时期也该怪罪人类。
4.中国的季风气候对中国的循环观念有深刻的影响,中国的大河文明中并没有衍生出航行的概念,因为正如意大利半岛不适合航海一样,黄河也不适合航行。可是希腊人教会了意大利人很多东西,而中国只在教别人东西。
转载自原文链接, 如需删除请联系管理员。
原文链接:汤因比的《历史研究》所感之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