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分享 » 从科幻阅读到科幻写作,中国首位科幻博士一文讲清楚|附全年龄段书单

从科幻阅读到科幻写作,中国首位科幻博士一文讲清楚|附全年龄段书单

 

演讲/姜振宇    整理/正峰哥

导读
姜振宇,中国第一位科幻文学博士,现就职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科幻研究院,兼任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中心客座研究员,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专业评委。
4·23世界读书日,我们邀请到了姜博士围绕“如何愉快地读科幻、科幻怎么激发想象力、如何从读科幻到非虚构写作”等主题,与大家分享如何带孩子读科幻作品,并推荐了分龄科幻书单。
以下是讲座的部分整理内容及精彩互动,内容不少,请各位慢慢阅读。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怎么带孩子读科幻。

我自己从小是一个科幻迷,后来一直在做跟科幻相关的事儿,包括在求学的时候。2015年我的孩子出生,很自然地,想在市面上寻找科幻少儿类书籍给她读,可惜有点少,于是我就自己去翻译了一些科幻绘本和书籍。

北京师范大学科幻文学博士毕业后,我去了南方,目前就职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科幻研究院,这个研究院是2019年九十月份中国科幻大会召开的时候正式宣布成立的。平日,我的工作主要围绕着科幻学术、科幻教育、科幻产业和科幻艺术这四个方面,其中科幻教育是我非常看重的,是面向孩子的。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如北京、郑州、温州、深圳、广州,做一些教育上的尝试。

一、科幻是什么?

一说到科幻,大家首先想到了什么?作家、作品,如《三体》、阿瑟·克拉克、阿西莫夫,或者是影视,如星球大战。在你所有的想象里面,一定会涉及这样一个东西,高科技。

那什么是高科技呢?也许是星辰大海、太空旅行、宇宙飞船、火箭,也许是网络、人工智能、AI、克隆人,等等。

科幻仅仅包含高科技?

2018年我在杭州做科幻课程,有一次面对的是一群五年级下的学生。当时在说到“手机是高科技”时,课堂就炸了,同学们说,手机怎么会是高科技?

我有点惊讶,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后来才发现我面对的是05后的孩子,在他们或更小的孩子们的认知里,“手机当然不是高科技了,从我们生下来就已经有了,还非常不好用,经常断网、没电。有时老师上网课,手机突然信号不好,老师还以为我没去上课,批评我”。他们认为手机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这个看法对我是个触动,引起了我的思考:

当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被科技深刻地改变之后,我们还能理解现实生活吗?我们还能够发现我们的生活已经被科技深刻地改变了吗?

我们今天要讲的科幻,恰好从它诞生以来就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人类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我们的精神、道德、伦理、审美,可能会发生一些什么样的改变?

带着这样的问题,也许我们可以找到现实生活当中科幻的位置。

二、为什么要让孩子们读科幻?

孩子们读科幻,除了读得好玩以外,还可以培养想象力,这是我们经历了非常多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之后发现的。而且,面向不同年龄段,对在使用科幻进行阅读、写作各方面探索的时候,可以有培养方向的不同。

1. 小学段,要强调想象力和创造力

很多人认为,想象力还需要培养?这里有一个问题,当我们在讲想象力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讲什么?

很多时候大量的想象,非理性的、直觉式的,把A想象成B,把B想象成C这样的,确实是与生俱来的。这一类想象,我们不是去开发它,更多的时候,是去保护它。

但还有一类想象,是科幻小说非常强调的理性想象,它的应用场景是什么呢?

通常我们在学习时,更多会强调知识,强调能力,但是知识和能力解决的是已有的问题。可正如我上面讲的,现实是被科技高度改变、高度影响的现实。孩子们将来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有着全新的事物、全新的逻辑。要适应这样的世界,仅仅从学校和家长那获取知识和经验是不够的,他们需要什么?需要理性的想象力,需要创造力。科幻能给予他们这样的精神力量。

2. 小学高年级、初中阶段: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审美

那么对于小学高年级或初中生,读科幻,获得的不仅是科学知识,还有与之密切相关的科学精神和科技审美。

科学精神,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质疑精神。

百年前,鲁迅、梁启超们发现全面落后的中国,科学最落后,于是高举“赛先生”的旗帜。鲁迅在弃医从文之前,学的是采矿,上的是矿路学堂,对于物理学非常熟悉,他是第一个把镭元素、放射性现象介绍到中国的人,那一年他20出头的样子。所以百年前的科幻从被鲁迅等人引入中国开始,就有一种非常强烈的面向现实的精神气质。

一直以来我们也追逐这样的科学精神。特别是这次疫情,大家非常认同呆在家里这件事,因为我们从理性层面认识到,“病毒”,你跟它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只有用“居家隔离”等科学手段把传播路径阻断掉才有用。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科学精神。

最近还有一个热点事件,孩子们早上要不要喝粥?对,就是张文宏教授说的这个事。但我们会发现,当专家给出结论的时候,我们并不因为他是专家就马上认同,而是会去看他说的到底合不合理?

我们发现张文宏教授讲这个话是有语境的,当你的身体需要提高免疫力的时候,光靠喝粥是不行的,还需要吃一些高蛋白的东西。这样质疑之后,我们才可能去接受一个专家的说法。这也是一种非常朴素的科学精神,很宝贵。

可当科学精神发展到今天,当我们追逐了100多年之后,开始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就是科学至高无上,成了科学主义。

如此一来,我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地去理解科学精神,去把握科学精神。很多科幻小说会对此进行反思。

我们再说说科技审美,这是跟科学知识密切相关,但是又不能被科学知识直接所掌握的,所笼括的一些东西。科幻小说非常喜欢写跟科学知识密切相关的衍生内容,这也是科幻小说与其他文学非常不一样的地方。

3. 高中阶段:培养哲学思维和科学伦理

高中生已基本具有成年人的思维了,这个时候读科幻,从中学习什么呢?学习哲学思维,学习科学伦理。

在科技越来越掌控我们生活的时候,一系列新问题涌现出来,值得被讨论。

去年年初,在南方科技大学开过一个“关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研讨会。当时参加研讨会的除了人工智能科学家、AI、算法、自动化、交通工具、城市规划等领域的专家外,也有伦理学、文艺学、人类学等传统意义上所谓文科的专家。共同讨论时,我们意识到人工智能驾驶会面临非常复杂的情况。

比如,一辆人工智能汽车在城市街道上行驶,它看见一个白色的塑料袋,没问题,开过去,看见一张白纸,也没问题,压过去。但是如果遇到一个捡垃圾的老太太,身上背着大量的塑料瓶、易拉罐、白纸,AI很可能分不清楚是人是物,这时候它到底是该停下来,还是一直开过去?大概率它会按照设定好的值,开过去了。

那么结果是什么?出交通事故了。

当然在出了交通事故之后,我们会再写一些新程序,告诉它出现这种情况用什么方式避开,以防此类交通事故再次发生。问题是,这样的意外是无止境的,AI所内置的算法永远不足以处理所有的情况。

人工智能上路以后,每年必然会造成一定数量的交通事故,但数量和概率远低于人类驾驶造成的。人类开车,可能每年造成10万人伤亡,用人工智能可能会带来5万人伤亡。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不是说人工智能就可以上路了?是不是应该用人工智能去取代人类进行驾驶?它有可能会造成交通事故撞伤一个老太太,这样的一种AI能不能够被接受?

如果站在理性的角度讲,是应该这样。5万人少于10万人,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计算题。

但如果从伦理角度看,问题就非常严重,5万人不是一个个冷冰冰的数字,为了挽救10万人,这样的老太太就要被忽视,值得被牺牲?这样的问题恰恰是科幻小说最乐于去书写的科学伦理问题。而且这样的问题离我们今天已经很近了。

三、阅读科幻之余,
  怎么进行科幻写作?

从科幻阅读,自然要谈谈科幻写作。科幻写作确实也是考试非常喜欢考的一个部分。现在的语文中高考,有小作文。小作文大多是想象类作文,相当一部分是以科幻作为题材的。

1. 如何开始第一次科幻写作或者科幻想象?

我们需要立一个非常高的标杆。

罗伯特·索耶是加拿大的科幻作家,可以说是科幻教父。他有个说法非常有意思。

这两句名言都在告诉我们,把一个想象中的东西写好,一定是里面有一些细节,非常真实,非常像日常生活的东西。

2. 科幻写作技法是外壳,“新”是内核

写作技法,无非是写景、状物、写人、叙事、说理或议论,如果是科幻写作,需要内容侧重于“新”。

新环境

比如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很多同学问这到底是不是科幻?似乎更近于一种科普。但是大家要想一想,当年凡尔纳写这本书的时候,虽然“潜艇”已经出现,但还没有为人所广知,海底仍然是一个无人踏足过的地方。他书写的恰恰是一种只存在于人们想象当中的海底世界。

在今天,海底已通过纪录片、摄像机、深度潜水为大家所认识,那它就不再是一个科幻的新环境了。此时我们需要寻找其他一些地方成为新环境。比如同学们非常喜欢写的外星球、外太空。

比如小说及电影《阿凡达》。书中的那些植物,非常多地取材于南美洲,但如果放到外星球,放到科幻电影里面,它就变成了一个新环境。

在这样一个新环境里面,重点是什么呢?重点是怎么去幻想、怎么去书写这样一个跟现实生活相当有差别的地方。

肯定不是类似“我到了外婆家很好玩”就完事了,是需要去写外婆家有些什么东西,非常细节的。比如植物外形的描写,色彩、气味、声音。

新技术

比如说智能学校、智能沙发、智能家庭。

这里我举个例子,一次一个小朋友写一个智能沙发。他说智能沙发非常好,首先它非常软,坐在上面很舒服,然后沙发还能够放音乐,还可以提供一些香水,让你闻闻心旷神怡,然后还能提供食物,你可以坐在沙发上一直吃东西,甚至晚上沙发还可以变成一张床,可以睡在上面,等于说一天到晚只要在沙发上待着就行了。

好,你不能说他想象力不丰富,对吧?你也不能说他想象不大胆,但是这篇写作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写“飞”了,一个东西写得无所不包,不是一篇好作文。

我举一篇好的作文。

有个小朋友写钓鱼。他是一个非常喜欢和爸爸一起去钓鱼的孩子,他写其他作文的时候写得不好,这一次他写了一个智能钓鱼竿,写得很好。他在钓鱼竿里面全面还原了钓鱼这项活动所需要的一切东西,比如要带鱼饵、要带钩、要带线,要带浮标等等。

他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了钓鱼竿的身上。这跟智能沙发完全不同,因为他给一个新技术找到了一个场景。他非常明确地知道,智能的钓鱼竿就是用来钓鱼的,所以它所有的功能都是为了钓鱼所服务。沙发,当你写一个沙发的时候,也许你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沙发是用来干嘛的?

首先你发现了一个问题,你就可以开始想象了,以什么方式解决问题。这是一个起点。

有了起点以后,你也许可以写成说明文,就像状物作文一样,写外貌、写构造、写功能,等等。也可以写成记叙文,可以是比较正向的写,也可以是逆向的写作方法,想象这样一种新技术,不写它怎么解决问题,反向写它会出什么问题。

好似我们的手机会卡顿,会掉线,可能会因为过于强调某一方面功能而带来一些坏处,带来一些原来没有想要实现的能力,带来一些跟现实生活有关,但是比较有意思的东西。

新生物

很多同学们都写过“我的好朋友”,可以把你的好朋友变成一个克隆人,变成一个机器人,变成一个外星人,等等。但需要警惕一个问题。

很多同学在写一个新人物的时候,会把这个人写成刚才那个“新技术”人物,十大功能集于一身。这时候,朋友不像人了,像是一个带你飞的工具。

怎么写一个新生物呢?

比较好的办法,就是你把TA当成一个人来写,给他一个性格,“立人设”。而且最好在你的故事当中,逻辑是自洽的,这是新生物。

新故事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是我们写记叙文的一套流程,可以把其中的一些元素换成幻想的元素。

新思想

科幻小说,非常乐意去书写一个被科学改变以后的世界,而科学对于世界的改变是非常深层次的,这种深层次的改变将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思想。

我的博导吴岩老师说“科幻是关于现代性的文学”,“现代性”当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就是变化。永不停歇的变化,是我们现代文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我们来看看2016年的浙江省高考题,“虚拟与现实”。这是一个材料作文。

很多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都这么立意:虚拟世界虽然很好,发展得很棒,但是现实世界更好。我们应该把手机放在一边,把电脑放在一边,多陪陪我们的家人,这个立意很好,也很好写,但就是太普通了,没有新意。

如果我们有一种科幻的思维方式,会写出什么样子?

举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科幻作家陈楸帆。陈楸帆是中国年轻科幻作家代表性人物之一,他有一个故事叫做《匣中祠堂》,我非常喜欢。讲的是在潮汕地区的祠堂,这个地区家族宗法观都很浓厚。在陈楸帆构思的故事里面,他们的家族祖祖辈辈到他的父辈,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祠堂,功成名就以后一定要回到祠堂,留下痕迹。

匣中祠堂的主人公,是一个新世纪的人类,他不喜欢也不想回到老家去修祠堂,那么他做了什么呢?把祠堂数字化了,做了非常精细的扫描,然后把它放在网上。把不同时代之间、人和人之间关系拉近的这样一种功能,在网络环境当中得到了一种延续。

陈楸帆的想法非常有意思。他说祠堂就像是我们现在用的即时通讯工具,起的是一种连接作用。

我们发现这个立意就很新颖。在科幻这样一种视角当中,现实和虚拟之间的对立,并不意味着真实和虚假之间也存在对立。像陈楸帆那样把现实当中的具体物件拿到虚拟世界,与此同时,它还保留人和人之间的最真实的情感。有了科幻的色彩,很迷人。

好的。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讲座的基本内容了。

四、给中小学生推荐的科幻书单

今天正好是读书日,我就给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推荐些好书吧。

第一类是科普类

不仅有科学知识,还有跟科学知识密切相关的科技审美、科学精神。

打双勾的,是非常推荐,请大家一定去读。其他也是非常适合相应年龄段的同学们读的作品。

第二类是科幻作品

小学、初中、高中都涉及了,尤其是高中,我提供了一些有很强思辨色彩的书。

五、精彩问答环节

:读了这么多的科幻,您觉得科幻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最大的影响可能是,对现实生活因科技带来的改变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非常好奇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以我的专业背景,我会相信背后有一套非常科学、理性的解释。这些阐释也许是我所不熟悉的,也许是穷尽所能都不能明白的,但是我会尝试以一种非常好奇的目光去看,从而达成一定意义上的理解。

:缺乏想象力的孩子怎么读科幻?

:我不觉得有哪个孩子是缺乏想象力的,无非就是他想象力发展有某个方向性,是有先后的。

有些孩子的想象力体现在理性上,我刚才讲的乐于发现事物背后的规律。有的孩子的想象力体现在诗、浪漫的方面。那么科幻,也不仅仅是一种类型,我给出的书单就包括了不同类型。

我的经验来说,更加乐意让孩子更多一点选择。如果有条件的话,家长可以把书籍买回来,让孩子们自己挑,总有一两本是他喜欢的。然后就从喜欢的开始。

当然可以像我小时候那样,老爹老娘把我扔到新华书店,或弄到图书馆,让我自己翻找。

读科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不要强迫,不要过于严厉地去要求。

:女性在科技或者科幻领域有优势吗?

:科幻领域的优势跟性别没有那么大关系。因为人跟人之间的差异,有比性别之间的差异大得多的地方。这是实话,因为我认识非常多的女性科幻作家、女性科幻爱好者。

:您个人最喜欢什么样的作品?

:怎么说呢,当你研究搞多了以后,确实会陷入一种选择恐惧症。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比较偏哲学化的,像东欧有个作家莱姆,写过一系列非常疯狂的想象。

还有一个是美国的迪克。他有强迫症,脑子有些问题,但他写出来的东西非常得让人着迷,可以沉浸进去。

:《三体》读不进去,怎么办?

:读书确实需要一种机缘,不要觉得像《三体》这样的经典性作品就必须得读。确实值得读,但是不一定非得是马上立刻放下其他东西,就要去读它。

和经典作品也有一个相遇的过程,也许你可以读一些更加能够让你感兴趣的东西,比如说像凡尔纳和威尔斯,这是比较推荐入门的,还有刚才书单上列的那些。

当你对于科幻更有感觉一点的时候,再去读三体,你会发现其中有趣的地方。

:对您影响最大的科幻书?

:这个可能是第一本读到的书。今天是读书日,我也讲到,读书是一个非常偶然的过程,某一瞬间你会遭遇一本书,在有这本书之前和有这本书之后,你的人生是不一样的。这本书也许它的质量不怎么样,水平也不怎么样,影响也没有那么大,但是对你来说,对一个人来说,确实有那么一部作品是最重要的。

我到现在还记得第一次读凡尔纳,有一次我读他的一部不太有名的作品《机器岛》,当时是坐在新华书店的地板上,那时候很小,读完了以后一回头,发现还有一整排的凡尔纳,可以继续读,那时候就有一种幸福感。

读到一本书以后,会发现后面有更多的东西等待你去发现,那样一个作品,那样一个瞬间,对我的意义可能比某一本书它的内容更加来得重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可以想象的空间越来越少,科幻作家会失业吗?

:科幻作家正在失业,但失业不是因为科技的发展,而是因为有大量的以前我们认为跟科幻没有关系的作家,也开始写科幻了,竞争变得激烈了。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一次有个记者问他,现在我们的生活被科技改变了这么多,我们的传统的文学家应该怎么办?您觉得未来我们的文学应该往哪个方向去发展?莫言说:这个问题应该去问刘慈欣。

是的,这个问题应该在科幻小说当中去寻找答案。

换句话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主流文学作家,或者其他好像跟科幻没什么关系的人都在关注科幻。科幻面临的期待变得越来越高了。这种情况下,科幻本身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但对于从业的科幻作家来说,他必须面临更多的挑战。

:怎么才能读明白一个作品?

:读书不一定非得把它读透了,读明白了,才是一件好事情。我熟悉的这些科幻作家,他们有一个非常相似的特征,就是读书不挑。

一个好的科幻作家,一个好的科幻读者,他确实会把非常大的精力放在科幻上,但是他同时也读其他书,因为你喜欢科幻拥有好奇心了以后,不可能不对科幻以外的领域也感兴趣,你会去读更多的东西。

在广泛阅读的情况下,怎么算是把一部作品读明白了?这个因人而异。很多时候只要你看见孩子在那边非常认真地阅读,非常投入地阅读,状态很好。也许他从中获得了一些你没想到的东西,不一定是科学的,不一定是非常理性的东西,它有可能只是对其中的某几句话,某几个人物感兴趣,也没有问题。

有的作品是非常单一的,非常简明扼要的,一篇文章只讲一个故事,只讲一个道理。那么你没有拿到这个道理,你就没有读明白这个故事。

但是像《三体》《流浪地球》这样的科幻小说,它里面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不同年龄段的人读的时候,获得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也许在某一个时间点你只能收获这些东西,也许在某个时间点能收获另外一些东西,这些书是可以被反复阅读的。

读总比不读来的好,对吧?

最后,祝大家阅读愉快。多读科幻作品,live long and prosper。


《如何带孩子读科幻》是“家庭支持行动”系列讲座的第一讲,欲了解后续讲座信息,请扫码加入社群吧↓

转载自原文链接, 如需删除请联系管理员。

原文链接:从科幻阅读到科幻写作,中国首位科幻博士一文讲清楚|附全年龄段书单,转载请注明来源!

0